麻花传剧mv入口

首页 / 学院新闻/ 正文
打造思政教育新场景丨马克思主义学院扎实推进校史馆养优文化实践教学
  • 发布人:诲锄产
  • 时间:2025-10-20
  • 来源:党政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大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进一步发挥校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近日,麻花传剧mv入口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对于组织大学生参观学校唐胄养优文化陈列馆(校史馆)进一步开展养优文化实践教学的初步建议方案》和《学校唐胄养优文化陈列馆(校史馆)实践教学方案》两项工作方案,系统推进校史文化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全面启动并有序实施“走进校史馆”系列实践教学活动。此次实践教学立足校史馆育人平台,以“养优”文化为核心载体,推动思政教育从课堂走向情境、从理论走向实践,实现在校生进馆全覆盖的目标,取得初步成效。


专家引领:专题培训擘画育人蓝图

?2025年10月14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从校史馆看养优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专题学术讲座,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意薇副教授主讲。


图片1.png


?张意薇副教授系统阐述了校史馆作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要载体的育人功能,指出其不仅是历史记忆的承载体,更是开展沉浸式教学、实现价值塑造的实践场域。她结合学校依托明代养优书院旧址办学的文脉背景,深入解读“养优”文化“处而有养,出而有为”的深刻意蕴,追溯明代先贤唐胄“立德、立功、立言”的“叁不朽”实践,揭示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修身、报国、知行合一等方面的深层契合。


图片2.png


?讲座重点剖析了校史馆空间叙事中的思政元素,从展厅布局、清廉家风展区的道德教化功能,到“养优之师”“养优之星”“养优校友”板块的榜样引领作用,展现了如何将静态展陈转化为动态育人资源。张意薇副教授还分享了将“养优”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具体路径,包括分层融入课程体系、设计情境化实践教学、开发校本教学资源等,并通过“教学设计卡”引导教师现场构思教学创新方案,为后续教学改革提供了可操作的工具支持。此次培训为学院深化文化育人工作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成为推动实践教学落地的重要理论先导。


实践落地:思政课堂搬进校史馆

?自10月中旬起,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式启动“走进校史馆”养优文化课程实践教学活动。各二级学院学生分批走进唐胄养优文化陈列馆(校史馆),在沉浸式学习中重温办学历史,感悟先贤精神,厚植爱校情怀。


图片3.png

张意薇副教授带领学生走进校史馆开展思政课教学实践


图片4.png

张冬苹副教授带领学生走进校史馆开展思政课教学实践


图片5.png


?实践教学严格落实“任课教师+辅导员”双带队制度,由唐胄养优文化研究中心全程协助接待与统筹安排。针对场馆容量有限的实际,教学采用“分小组、轮次进馆”的方式,有效提升了教学组织效率与参观质量。

?学生们依次参观五大单元展区,认真聆听任课教师及础滨助手“小优”对于唐胄生平、“养优”精神及学校发展历程的讲解。展区内陈列的《海南历史名人连环画·唐胄》《唐氏海南族谱》等书籍画册,吸引了众多学生驻足翻阅。其中,一位姓莽的同学在翻阅画册时,惊喜发现明代人物“莽信”与唐胄交往的记载,表示:“没想到自己的姓氏竟与唐胄有历史关联!”这一偶然的“文化相遇”,不仅激发了他对唐胄生平的兴趣,也让他对中华姓氏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探究热情,生动体现了校史育人润物无声的实效。


图片6.png


?通过实物展陈、先贤故事与校友事迹,同学们深刻体悟“处而有养、出而有为”的精神内核。有学生在参观“养优之星”展区时,看着优秀校友的照片和事迹,问道:“老师,我得怎么做,以后才能也‘上墙’成为‘养优之星’?”看似玩笑的话,却道出了榜样引领的悄然浸润——奋斗的种子,已在心中悄然萌芽。这堂富有温度的思想政治课,真正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持续深化:构建“思政+养优”协同育人新格局

?此轮实践教学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校养优文化课程建设迈入实践深化新阶段。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联合唐胄养优文化研究中心及各二级学院,着力打造“思政+养优”文化育人品牌。

?学院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深耕校史、主动宣讲,成为养优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二是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推广“教学设计卡”应用,支持教师开展创意工作坊,设计微型思政展览等新型教学形式;叁是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整合校史馆、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各二级学院资源,建立常态化校史教育机制,推动校史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与校园活动全过程;四是形成长效育人机制,通过“承诺行动卡”等形式,引导教师将养优理念转化为日常教学实践,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图片7.png


?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推动校史文化资源向育人资源的系统性转化,为培养具有“养优”品格的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坚实支撑。